400-009-6999
手机端
  • 扫描二维码
    手机访问
    中国煤机网

国际站chinamining
用户中心
行业资讯> 视频

煤炭去产能要“走稳做实”

发布时间:2017-06-30 09:54:43 486人参与

    煤炭去产能,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最关键领域之一。2016年煤炭去产能工作开局良好,超额完成预期目标。国家统计局最新信息显示,今年前5个月特别是5月份当月,我国原煤产量持续恢复性增长,进口增速有所回落,价格继续回落,供需形势平稳。一方面,原煤生产的大幅提高主要是因为同期基数较低,且今年部分地区陆续释放先进产能,企业生产平稳;另一方面,价格明显下跌。截至6月5日,秦皇岛港煤炭价格已连续9周下跌。


    更重要的是,当前供需形势相对平稳。自3月份以来,原煤产量已连续3个月增长,进口量也保持高位,煤炭供应量已经接近常规年份月度平均水平;从需求来看,4、5月份是煤炭消费的传统淡季,煤炭价格因季节性有所回落,整体供给形势较为宽松。随着迎峰度夏的来临,煤炭供需情况会比较平稳。


    出现这样的好局面,与此前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等一系列顺时应势之举密不可分。相关有力举措稳定了市场预期,减少了价格波动,促进了煤炭价格理性回归,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“鲜活样本”。


    前不久,国家有关部门强调,煤炭去产能任务艰巨但能够实现,供需关系会趋于宽松,煤价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,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局面。


    从本期开始,我们刊发一组专家文章,从多个侧面分析煤炭去产能热点话题,希望这组报道能给社会各界带来有益启示和借鉴。


   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。2016年煤炭去产能工作开局良好,超额完成预期目标。随着国内煤价回升,企业关闭煤矿的意愿发生变化,国外煤炭进口增加,去产能任务更加艰巨。面对困难,既要坚定去产能的方向不动摇,同时要使煤炭去产能“走稳做实”。


    要建立稳定的退出机制,让法制规范引导市场行为,即让煤矿业主对未来预期明确,根据对市场的判断,自主选择增加投入改造煤矿或是关闭退出。从长远来看,要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,要支持煤炭与下游电力和钢铁等企业重组,更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。


   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。2016年煤炭去产能工作开局良好,超额完成预期目标。然而,国内煤炭产能严重过剩、国际产能富裕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,去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。随着国内煤价回升,企业关闭煤矿的意愿发生变化,国外煤炭进口增加,去产能任务更加艰巨。面对困难,既要坚定去产能的方向不动摇,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、稳妥有序、稳中向好的原则,使煤炭去产能“走稳做实”。


    要认识和把握煤炭市场特点和趋势


    ——产能过剩短期难以解决,去产能是长期任务。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和建设总规模约57亿吨,2016年减少近3亿吨,但规模依然很大。我国煤炭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,未来可能在40亿吨上下波动。煤炭产能过大,特别是在建煤矿(含违规)集中在西部,多数是先进的大矿,形成实际产能是迟早的事情。因此,去产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事情,是一项长期的任务。完成“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”(国发【2016】7号)确定的目标后,仍需继续去产能。


    ——煤炭进口是长期趋势,去产能要考虑国外煤炭供应。我国自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,之后煤炭进口逐年增加,期间虽有波动,但进口量比较大,2016年达到2.56亿吨,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,出口却很少。未来全球煤炭需求增长缓慢,供应充足。澳大利亚、印尼等主要煤炭出口国,资源丰富,开采条件好,竞争力强,拟开发建设项目储备多,中国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。蒙古、俄罗斯、美国也有一定竞争优势,具有向我国扩大出口的潜力。未来进口煤仍将继续增加的可能性存在,我们也挡不住。因此,去产能要考虑国外煤炭供应。


    ——煤炭市场具有区域性特点,要分区域研究供需关系。我国煤炭主要市场,是以晋陕蒙宁甘为调出区,以东部中部为调入区的大市场。新疆是典型的区域市场,云贵川渝四省份区域市场特点比较明显,和主要市场的煤炭交流量少。因此,分区域来研究供需关系更符合实际情况。


    ——开发布局继续西移,去产能重点在东部中部。从竞争力看,随着东部中部(不含山西)煤矿向深部开采、地面压煤矛盾加剧等影响,生产成本继续提高,受到西部调入煤炭和进口煤的挤压。从资源储量看,东部中部基本没有建设新井的资源,煤炭产能收缩是客观规律。此外,落后产能主要分布东部中部。西部资源储量丰富、开采条件好,特别是晋陕蒙煤矿的生产力水平高,仍有释放产能的潜力。因此,煤炭开发布局继续向晋陕蒙集中,去产能的重点应放在东部和中部。


    ——煤矿生产力水平差别很大,落后产能仍然较多。我国有世界最先进的产能,也有相当多落后产能。2015年,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仍有6500多处;非机械化采煤的产量9亿吨,占比24%,大部分是中小煤矿。在这些煤矿中,多数是落后产能,也是煤矿事故重灾区,是去产能的重点。


    ——国有煤矿比重高,去产能政策要有差别。我国国有煤矿产能占比高,主要是大中型煤矿。国有煤矿去产能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置,比民营煤矿难度大得多。


    ——煤炭运输瓶颈基本消除,有利于去产能工作。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的铁路大通道煤炭运力,以及北方煤炭下水港、南方煤炭接卸港能力可以满足要求。局部,如北煤进川渝铁路、进两湖一江通道目前仍有制约,但未来几年内基本可以解决。在去产能的同时,对保障供应是有利的。


    要正确理解去产能的几个概念


    ——正确认识去产能的目的。去产能的目的是抓住煤炭产能过剩的时机,大力淘汰落后的、低效率的、安全无保障、环境影响大的煤矿,优化生产和布局结构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同时,从根本上改变劣币驱良币的状态,使先进产能比较充分发挥作用。从这个意义讲,去产能不是目的,是手段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和供需平衡的关系。供需基本平衡是产能和需求的基本平衡。鉴于我国煤炭市场的特点,做到供需基本平衡是非常难的,更何况国外产能无法把控。因此,我们不应过分追求供需基本平衡,特别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和控产量的关系。去产能是改变供需关系。控产量是改变产需(产量和需求)关系,是合理库存下的煤炭产需基本平衡,使煤价处于合理水平。因此,要始终追求产需平衡。严禁违规生产、严禁超能力生产、276个工作日制度都是控产量措施。如果把控产量比喻为“西药”,去产能就像“中药”。西药见效快,中药是慢功夫。采用“中西医结合”去产能效果比较好。近期煤炭产需关系发生很大变化,煤价回升,主要是“西药”发挥了作用,有利于推进去产能工作。276个工作日制度、煤价调节机制、煤炭长协合同等,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,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。要用好这些机制,出现问题及时解决,保持政策的连续性,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和兼并重组的关系。先进产能兼并重组落后产能,通过技术改造,变成先进产能,也属于去产能的范畴。那种把本该关闭的煤矿,拼凑成一个大的公司,不进行技术改造,是没有意义的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和煤炭进口的关系。有人说,我们去了国内的产能,释放了国外产能。这是一种曲解。前面提到,国外煤炭竞争力强,随着煤价回升,进口增加是正常的。煤炭进出口贸易我们是逆差,但在其他很多方面我们是顺差。按照WTO规则,我们无法提高煤炭进口关税,挡不住进口。但这些国家出口煤炭也受到产能、运力等限制,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增加。


    要摸清家底,夯实去产能基础


    ——要分析有效产能。据统计,2015年底全国近1万个煤矿,总规模约57亿吨,其中生产煤矿产能近42亿吨/年,在建煤矿产能约15亿吨/年。在建煤矿中,已形成约3亿吨/年的产能,但尚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,还有部分违规煤矿也已投产形成产能。以上统计的产能是“账面上”的产能,是不够的,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,确定当前和未来不同区域的有效产能(能发挥作用的产能),对去产能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具有重要作用。


    尽管目前生产建设总规模很大,但投产的煤矿大概在45亿吨左右,有效产能比这个数字要小一些。如果能够分区域研究有效产能,针对性更强。


    ——分析去产能的备选煤矿。要逐一摸清每个煤矿资源储量、产量变化、技术装备、灾害威胁情况、生态环境影响情况、煤炭品种质量、煤炭生产成本等。在全面排查煤矿的基础上,分类列出技术装备落后的、安全保障能力差的、扭亏无望的、煤质不符合要求的、生态环境影响大的煤矿,作为去产能的备选煤矿。对于煤炭调入区,去产能可能带来煤炭供应问题,因此要摸清铁路公路运力情况,外来煤的竞争力等情况。


    去产能要分区分类指导


    去产能要以煤炭工业发展“十三五”为指导,遵循“压缩东部、限制中部和东北、优化西部”煤炭开发布局,确定压减哪里的何种产能。


    ——从经济性看,东部中部煤矿的竞争力下降。该地区煤矿向深部开发、地面建筑压煤和村庄搬迁等压力增大,生产成本上升很快,多数煤矿的竞争力不如晋陕蒙的煤矿,也低于进口煤。例如,东北三省多数煤矿动力煤竞争力不如内蒙古东部褐煤,即使解决了历史包袱和人多的问题也不行。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等产煤大省煤炭平均生产成本400元/吨左右,总体上不如晋陕蒙煤炭运到当地的成本,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。


    ——从安全生产、环境影响看,多数落后的小煤矿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南,应逐步退出。目前,我国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仍然较多,主要是小煤矿。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、资源整合等,这些煤矿仍难以采用机械化开采,或者是资源条件不适合,或者是经济上不划算。这些落后的煤矿,不仅安全生产保障程度差,而且劳动条件差,应逐步退出。一批灾害严重、煤质差、环境影响大的煤矿也应退出。


    ——晋陕蒙宁甘资源丰富,开采条件好,开发潜力大,但开发规模要控制。晋陕蒙宁甘地区开发规模(生产、在建和技改煤炭规模)已超过36亿吨/年,投产煤矿规模估计在30亿吨/年左右,2015年原煤产量近25亿吨。一方面说明该地区产能具有进一步释放的潜力,目前受市场和政策等约束没有完全释放。这一地区查明保有资源储量9071亿吨,占全国的58%,资源丰富,开采条件较好,稳定煤炭生产规模到本世纪中叶问题不大。另一方面,从其拥有的资源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来看,这一地区产量宜控制在30亿吨以下,其中,山西开发规模已经超限,陕西、内蒙古、宁夏接近上限,应控制规模。


    ——新疆应作为煤炭资源后备区,青海应控制煤炭开发规模。新疆煤炭资源丰富,但由于区位劣势,运输成本高,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应作为煤炭资源后备区,主要满足疆内市场需求,少量出疆。青海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,控制煤炭开发规模,不应再扩大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重点在东部中部,兼并重组重点在西部。前面提到,去产能的重点区域是东部中部。而兼并重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。东部中部的大部分落后产能,经过多年资源整合、技术改造等,基本没有再改造的价值,资源所剩无几,属于鸡肋,是关闭的对象,不应再去鼓励兼并重组。而西部一些落后产能资源储量比较丰富,具有一些兼并重组的价值。尽快形成法治化市场化机制。


    ——加强产能数据统计分析,为决策提供可靠基础。长期以来,煤炭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是短板,加强这方面工作不仅对去产能工作,对全行业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。建议建立煤炭行业数据统计机制,有研究机构长期跟踪统计分析,建立以煤矿为记录的数据库,数据项要全面,要动态更新。同时,要到实际中了解情况,对上报的产能进行分析修正,搞清目前的有效产能构成和区域分布,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有效产能,为决策提供可靠基础。


    ——去产能要分类指导,宜制定长远规划,明确市场预期。去产能要分类指导,有压有保,去产能的重点在东部中部,以及西南川渝。不是说其他地区就不去产能了,那里也有该去的产能。去产能要有轻重缓急,没有效益的“僵尸”煤矿、事故煤矿是近中期去产能的重点。长期,要考虑压减安全保障程度低、灾害严重、环境影响大的煤矿。去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,目前政策考虑3~5年,时间偏短,且产能退出的时间表还不够明确。宜制定至少十年期的煤矿退出长远规划,分步实施煤矿退出,使相关方面对未来有明确预期。


    ——应尽快形成去产能法治化市场化机制。去产能既要看目标完成情况和效果,还要看去产能机制。多年来我国关闭煤矿工作一直在进行,取得了巨大成效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,主要是法治化市场化机制没有形成。这个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制定产能退出标准。退出标准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法定程序。要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,包括煤矿限期改造的合理时间、限期不达标退出的要求等。确定的退出标准转化为市场标准,倒逼落后产能退出。建立稳定的退出机制,让法制规范引导市场行为,即让煤矿业主对未来预期明确,根据对市场的判断,自主选择增加投入改造煤矿或是关闭退出。


责编:ly
分享
上一篇:宝钢股份厚板Q890CFD超高强钢助推煤机装备制造升级 下一篇:政策调控!7月长协煤价创今年最低